题目内容
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氢氧化钠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它是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以粗盐为原料的“氯碱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氢氧化钠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能去除油污,可做厨房清洁剂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操作②的名称是
(3)操作①②间除杂质时所加的三种试剂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均过量),其顺序要求是: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
(4)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分析:(1)A、根据氢氧化钠可以将油污分解转换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后的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的吸水性进行分析,
(2)根据经过操作②后分出了溶液和固体进行分析,
根据经过操作④后溶液由不饱和变成了饱和状态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钡、碳酸钠所除去的离子分析,
根据除杂质的原则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
(5)根据该反应的流程图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后的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的吸水性进行分析,
(2)根据经过操作②后分出了溶液和固体进行分析,
根据经过操作④后溶液由不饱和变成了饱和状态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钡、碳酸钠所除去的离子分析,
根据除杂质的原则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
(5)根据该反应的流程图进行分析.
解答:解:(1)A、氢氧化钠可以和油污反应生成硬脂酸钠而将油污溶解,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石蕊遇碱变蓝色,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潮解的性质,所以可以干燥某些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经过操作②后分出了溶液和固体,故答案为:过滤,
经过作④后溶液由不饱和变成了饱和状态,说明水分减少了,故答案为:蒸发.
(3)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是为了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是为了除去剩余的氯化钡和氯化钙,顺序加反后,剩余的氯化钡也就成了杂质,故答案为:后.
氯化钡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钡后钡离子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氢氧根离子能够被盐酸反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故答案为:Ba(OH)2,
(4)饱和的氯化钠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钠、氢气和氯气,故答案为:2NaCl+2H2O
2NaOH+H2↑+Cl2↑
(5)根据装置图可以看出,电解反应后的溶液中依然存在氯化钠,氯化钠蒸发变成饱和状态时又可以电解,故答案为:NaCl.
B、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石蕊遇碱变蓝色,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潮解的性质,所以可以干燥某些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经过操作②后分出了溶液和固体,故答案为:过滤,
经过作④后溶液由不饱和变成了饱和状态,说明水分减少了,故答案为:蒸发.
(3)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是为了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是为了除去剩余的氯化钡和氯化钙,顺序加反后,剩余的氯化钡也就成了杂质,故答案为:后.
氯化钡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钡后钡离子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氢氧根离子能够被盐酸反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故答案为:Ba(OH)2,
(4)饱和的氯化钠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钠、氢气和氯气,故答案为:2NaCl+2H2O
| ||
(5)根据装置图可以看出,电解反应后的溶液中依然存在氯化钠,氯化钠蒸发变成饱和状态时又可以电解,故答案为:NaCl.
点评:本体主要考查了粗盐提纯时的物质的除杂和净化,在除杂质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