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碳酸亚铁(FeCO3)可用于制作补铁药物,以下是用赤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资料)40℃以上时,(NH4)2CO3易分解。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向硫铁矿烧渣中通入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
(4)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__。
【答案】过滤 【答题空2】D 【答题空3】Fe2O3+3CO 2Fe+3CO2 控制溶液的温度低于40℃ H、O、S、N(或氢、氧、硫、氮)
【解析】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所以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3)根据题中“资料”提供的信息可知,40℃以上时,(NH4)2CO3易分解,所以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控制溶液的温度低于40℃;
(4)硫酸亚铁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所以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H、O、S、N(或氢、氧、硫、氮)。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们发现两支蜡烛都熄灭了。
(提出问题)实验A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所以蜡烛熄灭。
猜想2:烧杯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实验I:点燃蜡烛,塞紧胶塞。待蜡烛熄灭后,用放大镜照射白磷。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II:经检测,实验A中,蜡烛熄灭时,烧杯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3%。在集气瓶中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收集气体,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和燃烧的红磷,实验记录如下:
V(O2):V(CO2) | 蜡烛 | 红磷 |
1:4 | 燃烧 | 燃烧 |
1:5 | 燃烧 | 燃烧 |
1:6 | 熄灭 | 燃烧 |
1:9 | 熄灭 | 燃烧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II证明猜想2错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5)结合实验I与实验II,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实验反思)
(6)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如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