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A、氯酸钾加热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氧气,起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反应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不断增加,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和水反应消耗水,溶质会减少,同时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质也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铝和铁产生氢气的质量铝大于铁,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兴趣小组借助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1)该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容积共20mL,导管横截面积约为1cm2。充分反应后,形成稳定液柱时,测量液柱高度为4.1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现对影响铁钉生锈速率的因素作如下分析。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酸碱度;
假设二:NaCl溶液的浓度;
请你再提出一种影响铁钉生锈快慢的因素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控制铁钉用量等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下实验数据:
pH | 2.0 | 5.5 | 6.0 | 6.5 | 7.0 | 8.0 |
液柱高度(cm) | 0 | 0.6 | 4.1 | 4.1 | 4.1 | 4.1 |
形成稳定液柱时间(min) | 3.0 | 3.0 | 5.1 | 5.3 | 15.6 | 17.5 |
[实验结论]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实验的pH的最佳值是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采取何种方法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反思]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