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http://thumb.zyjl.cn/pic6/res/czhx/web/STSource/20131017162008455344599/SYS201310171620084553445029_ST/images0.png)
(1)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是;
(2)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的是.
〔3〕30℃时将15g A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盛有A、B、C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少量未溶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若试管中的固体增多,那么该固体是(填A、B、C字母标号).
【答案】分析: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1)了解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
(2)由图可知: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的是C.
(3)30℃时,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则将15gA物质加入50g水中,不会全部溶解,则可知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4)盛有A、B、C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少量未溶的该物质.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则可知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若试管中的固体增多,故可知该固体的种类.
解答:解: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1)由图可知: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是:在20℃时A和B的溶解度都是10克;
(2)由图可知: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的是C.
(3)由图可知:30℃时将15gA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4)盛有A、B、C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少量未溶的该物质.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则可知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若试管中的固体增多,那么该固体是C.
故答为:(1)在20℃时A和B的溶解度都是10克;(2)C;(3)饱和;(4)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了解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
(2)由图可知: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的是C.
(3)30℃时,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则将15gA物质加入50g水中,不会全部溶解,则可知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4)盛有A、B、C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少量未溶的该物质.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则可知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若试管中的固体增多,故可知该固体的种类.
解答:解: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1)由图可知: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是:在20℃时A和B的溶解度都是10克;
(2)由图可知: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的是C.
(3)由图可知:30℃时将15gA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4)盛有A、B、C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少量未溶的该物质.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则可知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若试管中的固体增多,那么该固体是C.
故答为:(1)在20℃时A和B的溶解度都是10克;(2)C;(3)饱和;(4)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