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今年我国多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防止疫情发生扩散,防疫人员使用了多种消毒剂对疫区进行环境消毒,其中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
(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亚氯酸钠的中Na、Cl、O元素质量比为_____。
(3)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亚氯酸钠溶液200kg用于环境消毒,则需要亚氯酸钠_____kg,同时需要水_____kg。
【答案】90.5 46∶71∶64 35.4% 30 170
【解析】
(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5.5+16×2=90.5。
(2)亚氯酸钠的中Na、Cl、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3∶35.5∶(16×2)=46∶71∶64。
(3)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4%。
(4)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亚氯酸钠溶液200kg用于环境消毒,则需要亚氯酸钠的质量为200kg×15%=30kg;同时需要水的质量为200kg﹣30kg=170kg。
【题目】复方氢氧化镁片[有效成分Mg(OH)2]和复方碳酸镁片[有效成分MgCO3]是两种常见的抗胃酸药。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 B |
(1)Mg(O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用复方碳酸镁片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1)MgC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 (2)用复方氢氧化镁片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 |||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 无 | 少量 | 较多 | 很多 |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题目】依据下列实验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① | ② | ③ | ④ | |
温度 | 10℃ | 10℃ | 30℃ | 30℃ |
固体种类 | KNO3 | NaCl | KNO3 | NaCl |
固体质量 | 30g | 30g | 40g | 40g |
水的质量 | 100g | 100g | 100g | 100g |
【1】①~④所得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B. 溶液质量:②>③
C. 溶质质量分数:③>④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