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____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
【答案】4 三 Mg2+ Cl- AE
【解析】
(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4种质子数,图中粒子共能表示4种元素;由A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处的周期数,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中核电荷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镁离子,属于阳离子,符号为:Mg2+;在E中核电荷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氯离子,属于阴离子,符号为Cl-;
(3)在A、E中 核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 W可能是单质 B. Y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
【题目】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I.不稳定性
(1)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产生3.2g O2时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______ g。
(2)能用排水法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
(3)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H2O2溶液的浓度% | 30 | 30 | 30 |
H2O2溶液的体积/mL | 6 | 6 | 6 |
温度/℃ | 20 | 35 | 55 |
MnO2的用量/g | 0 | 0 | 0 |
收集O2的体积/mL | 0 | 1.9 | 7.8 |
反应时间 | 40min | 40min | 40 min |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H2O2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将铜片分别浸泡在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如下表。
编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 | |||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 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4)实验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 + H2O2+ H2SO4=== CuSO4 +_______。
【反思交流】
(6)某同学提出,实验②中,除发生(5)的反应外,还发生了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反应物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