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下列从化学角度对画线部分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在不断运动
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反复煅烧锤打氧化,降低含碳量,变成钢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但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A、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故A正确;
B、生铁炼成钢,要降低含碳量,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故B正确;
C、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故D正确。故选C。
【题目】A、B、C三组同学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
(A组)探究中和反应: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东同学按以下实验方案探究氢氧化钾与盐酸是否恰好反应:
A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 | 有气泡产生 | 稀盐酸过量。 |
(B组)探究两种显碱性的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在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过滤。滤液中溶质是什么?小方认为溶质是NaOH;小欢认为溶质是NaOH、Ca(OH)2;小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_____。用以下方案验证他们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_____。 | _____ | 小华的猜想正确 |
(C组)探究两种盐溶液可以反应:在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反思与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离子接触后,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