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哈尔滨是国家历史名城,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 “东方小巴黎”之称。
(1)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为了保证在低温环境下作物的顺利生长,应当适量施_____________肥(填化肥种类),氮肥也是在农业生产中经常被使用的化肥,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在冬季,进行燃煤供暖是保障哈尔滨市民家中温度的主要方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成_____________、 煤焦油、煤气等。
(3)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大麦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大麦中所富含营养素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_,这类营养素的主要作用是在人体内经缓慢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____________提供能量。
【答案】磷 蛋白质含量 焦炭 (C6H10O5)n 维持恒定体温
【解析】
(1)磷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为了保证在低温环境下作物的顺利生长,应当适量施磷肥;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因此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2)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即干馏),可以使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3)淀粉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中,因此大麦中所富含营养素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化学式是:(C6H10O5)n,淀粉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经缓慢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题目】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查阅资料)侯氏制碱法中主要反应:
Ⅰ.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Ⅱ.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探究)小明以粗盐配制饱和食盐水,并采用下列装置模拟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剩余固体质量/g | 未记录 | 15.3 | 13.7 | 11.9 | 10.6 | 10.6 |
(1)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少量的MgCl2等。若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再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得到氯化钠溶液。
(2)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上述实验装置图中仪器X名称_____。
(3)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
(4)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拓展延伸)小华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杂质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通过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测定生成C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是1.977g/L)
(1)如果样品质量为5.3g,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
A 500mL B 1000mL C 1500mL D 2000mL
(2)若实验中测得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下列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量气管的液面低于水准管的液面
c.反应结束后烧瓶中有CO2残留
d.读取数据时仰视读数
e.稀硫酸加入烧瓶占据体积
【题目】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方法。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本经历的实验:
A | B | C | D |
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将上述实验平均分两类,选出的一组实验是_____。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
(2)已知H2、CO、C是初中常见的还原剂,请根据它们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在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是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中发生改变的元素,其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_____。
【题目】下图中直线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
A | Ca(OH)2 | CO2 | NaOH | CuSO4 |
B | Na2CO3 | BaCl2 | HCl | Ca(OH)2 |
C | Zn | HCl | CuCl2 | NaOH |
D | H2 | O2 | HCl | CuO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