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而能推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原子结构决定元索性质。

201668,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发布113号等四种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201759日,我国发布了这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3号的元素符号为Nh,中文名称为“鉨”。如图甲、乙分别为鉨原子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化学反应中,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原子结构,理论上鉨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

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下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

抗胃酸药

复方氢氧化镁片剂

铝碳酸镁片

有效成分

Mg( OH)2

AlMg( OH)3CO3

构成微粒

Mg2+ OH-

Al3+Mg2+ OH- CO32-

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

Mg( OH)2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3+ 鉨原子最外层电子离核远比铝原子更容易失去 OH- OH-CO32-

【解析】

1)①鉨的核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113=2+8+18+32+32+18+xx=3,在化学反应中,鉨原子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鉨离子,符号为Nh3+

②根据原子结构,理论上鉨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原因是:鉨原子最外层电子离核远比铝原子更容易失去。

(2)

Mg( OH)2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OH,因为氢氧根能与盐酸中的氢离子反应产生水;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OHCO32。因为:氢氧根能与盐酸中的氢离子反应产生水;碳酸根能与盐酸中的氢离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CaCO3O2.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CaO2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室温下,取①中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pH约为12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②可知,白色固体中肯定有_____

2)实验②中所加试剂X可以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D 氢氧化钠溶液

3)根据实验③_____(填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

(反思交流)(4)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

(改进实验)(5)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浓度。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620秒时,将气球内二氧化锰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

②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

【题目】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NaAl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第一组同学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____(填名称)。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

2)第二组同学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再向滤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看到___________,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___________(填名称);

猜想五:镁粉和炭粉。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1)不溶物D____________(填名称);

2)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________ 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原理探究)

第三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____ (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有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的过程是首先生成一种碱,这种碱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又变成另外一种碱,请写出生成另外一种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