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a 计算产率,b 过滤,c 溶解,d 蒸发,e 称量粗盐,f 称量精盐。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a(填编号)。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校正,b 去皮,c 放称量纸,d 放食盐,e 读数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___________。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组别 | 1 | 2 | 3 | 4 |
产率 | 75% | 65% | 88% | 72% |
教师评价 | 偏低 | 偏低 | 偏高 | 偏低 |
⑤已知:产率= ×100%。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 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 第2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 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 第4组: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答案】e c b d f a c b d e 漏斗 引流 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 混合物 AC
【解析】
①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故正确顺序是 e c b d f。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校正、放称量纸、去皮、放食盐、读数,故正确的操作次序是a c b d e。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
⑤A、烧杯中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使精盐质量减小,产率偏低,故A正确;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B不正确;
C、滤液浑浊,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C正确;
D、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D不正确。故选AC。
【题目】小华同学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成功的制取并收集了几瓶气体。
(1)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Ⅱ.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Ⅲ.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成红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氯气和氧气。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小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_____成立 |
(2) | 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与评价)
老师认为小明结论正确,而小华的不正确,原因是_____。
(拓展应用)
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_____。
Ⅱ.通过实验证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一定温度,其中二氧化锰不仅能作为催化剂使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同时二氧化锰也能直接与氯酸钾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请根据以上分析,写出后一个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
(知识迁移)
小明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
(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现象 |
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该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