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 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
A、氢气为单质,氢气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在生成物的分子中,只有分子“”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该分子即为氢气的分子,故A正确;
B、根据题目所给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B错误;
C、根据反应示意图,反应前有6个“”原子、1个“”原子、1个“”原子;反应后仍有6个“”原子、1个“”原子、1个“”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
D、根据题目所给示意图可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均为1个,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正确。故选B。
【题目】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鸡蛋壳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有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
实验 数据 | 稀盐酸的质量 | 鸡蛋壳的质量 | 剩余物的质量 |
100g | 12g | 108.7g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
【题目】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I.铁的应用
(1)下列铁制品的利用与金属导热性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铁钳 B.铁锅 C.刀具
(2)“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
II.铁的冶炼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CO作还原剂,将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外,还能____________。
Ⅲ.铁的活动性探究
现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
①只有Zn(NO3)2
②有Zn(NO3)2、AgNO3
③有Zn(NO3)2、Cu(NO3)2
④有Zn(NO3)2、Cu(NO3)2、AgNO3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根据如表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完成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 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B,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溶液A中的溶质成分符合猜想__, 固体B中的金属成分有________种. |
Ⅳ.生铁中铁含量的测定
某课外兴趣小组测定生铁(含杂质的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取样品质量(g) | 30.0 | 30.0 | 30.0 | 30.0 | 30.0 |
取稀硫酸质量(g) | 5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
产生气体质量(g) | 0.2 | a | 0.6 | 0.8 | 0.9 |
(1)a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
(2)第5次实验结束后,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
(4)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题目】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NH4HCO3可溶于水:受热容易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经检测,这三种物质性质如下:
生成物 | 相关性质 |
生成物(一) | 无色无味的液体,常用作溶剂 |
生成物(二) |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生成物(三)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液呈碱性。 |
(1)请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请预测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是:碳酸氢铵粉末、熟石灰、食盐、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炭粉、镁条、氧化铜。
预测 | 预测的依据 |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
①能够与酸类反应 | 碳酸氢铵组成里有碳酸氢根离子 |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
②能够与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 _____ |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_____。如果_____,则预测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