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2+Na2CO3=2NaCl+CaCO3↓。
3.CaCl2溶液呈中性。
(1)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C成分的探究。
【猜想】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_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猜想③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猜想③正确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 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 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 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1)CaCO3   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OH)2+CO2= CaCO3↓+H2O。
(2)【猜想】NaOH和Ca(OH)2
【反思与评价】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猜想③正确
(3)②③(说明:2分,漏答得1分,错答得0分)

试题分析:(1)滤渣B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其中一定含有CaCO3,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OH)2+CO2= CaCO3↓+H2O。
(2)【猜想】由于“碱石灰”样品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故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NaOH和Ca(OH)2
【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猜想③正确
(3)由于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与水作用都会放热,而题中说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则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可以得知:
② 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 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点评:探究物质的组成,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现象来确定其存在与否;
酚酞是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不变色,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 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装置E的作用是                                                      
(5)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甲图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装置的示意图,乙图是高炉炼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A处为澄清石灰水)

甲                                       乙
(1)甲图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       (填Ⅰ或Ⅱ) Ⅰ:加热  Ⅱ:通入CO
(2)甲图中硬质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观察到A处出现的现象是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甲图中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乙图中高炉炼铁时焦炭的作用是                          
(5)为什么乙图中出铁口低于炉渣出口?                           
(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7)试计算: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1000 t 含氧化铁80% 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 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
Mg
Al
Fe
MgSO4溶液
有气泡产生。
 “▲”
 “▲”
Al2(SO4)3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
 “▲”
FeSO4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
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
 “▲”
CuSO4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试剂
两根未知金属丝
 
CuSO4溶液
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        。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