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
(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产生_______说明是硬水。
(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___________ 。
【答案】肥皂水 大量浮渣,少量泡沫 煮沸
【解析】
硬水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1)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若产生大量浮渣,少量泡沫则说明该水是硬水;若产生少量浮渣,大量泡沫,则说明该水时软水。
(2) 若要将硬水软化,可使用蒸馏或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煮沸,因此建议饮用前煮沸。
【题目】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物质中的“三” | B.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
①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②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 ①能量观——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
C.安全常识 | D.元素与人体健康 |
①档案材料失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②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 ①缺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②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
A.AB.BC.CD.D
【题目】“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过碳酸钠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
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鱼池供氧剂 b.消毒剂 c.干燥剂 d.漂白剂
(2)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_______(选填“呈酸性”、“呈中性”或“呈碱性”)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预期现象或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 这样做是为了除去_____.(填物质名称)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振荡后静置.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说明样品中有MgSO4 现象:________,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
【题目】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
(提出问题)袋中漂白粉是否失效、现有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漂白粉:是Ca(ClO)2、CaCl2和Ca(OH)2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可溶于水,在空气中即可发生反应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②HClO:有漂白作用,如能使红墨水褪色;不稳定,分解生成HCl和O2。
③CaCl2:易溶于水,溶液呈中性;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实验1:漂白粉是否失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样品,加水后通入适量的CO2气体,再滴加一滴________ |
| 漂白粉已失效 |
实验2: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O3;
猜想二:CaCl2和CaCO3;
猜想三:CaCl2和Ca(OH)2;
猜想四: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 有气泡出现 | 猜想二成立 |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 | ________ | |
③________ | ________ |
(实验反思)
(1)猜想一肯定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2)漂白粉中氢氧化钙最终可能转化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aCO3B.CaCl2C.Ca(ClO)2
【题目】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 解释 | |
A |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 混合后分子变小了 |
B | 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 |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 |
C |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 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
D |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