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 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将A、B、C各a 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B.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t1℃时,取50g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此时溶 液中A的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形成饱和溶液,BC能形成不饱和溶液;B选项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采用降温结晶;C选项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t1℃时,取50g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因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此时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选择D
【题目】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组 | 无明显现象 | ||
乙组 |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 |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与假设】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 | 有气泡产生 |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
【反思与评价】乙组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
实验序号 | 1 | 2 | 3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 | 有气泡产生 | 无明显现象 |
(1)实验1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理由是_____。
(2)对比实验2和实验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
试剂A是_____溶液,试剂B是_____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