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将一根铁棒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铁离子B. “
”表示铜离子
C. 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D. 反应后铁棒质量减小
【答案】C
【解析】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微粒的变化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在反应前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含有离子是亚铁离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离子的变化可知,表示新增加的亚铁离子,
,
不确定哪种是铜离子还是硫酸根离子。
A、溶液中不含有铁离子,表示亚铁离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表示亚铁离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于生成的铜覆盖在铁棒上,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后铁棒质量增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其颜料选用各色天然矿石,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一些矿石的主要成分及颜色如下表。
矿石 | 蓝铜矿 | 孔雀石 | 雌黄 | 赭石 |
主要成分 | Cu3(OH)2(CO3)2 | Cu(OH)CO | As2S3 | Fe2O3 |
颜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红色 |
(1)四种矿石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2)蓝铜矿和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在组成上具有的相同点是______。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产品原理: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Na2CO3)和化肥NH4Cl.
生产原理是: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晶体和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后分离出NaHCO3,加热制得纯碱.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
(1)NH4Cl NH3↑+HCl↑
(2)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物质 | NaCl | NaHCO3 | NH4Cl | NH3 | CO2 |
溶解度 | 36.0g | 9.6g | 37.2g | 710 | 0.9 |
问题讨论:
(1)操作Ⅰ、Ⅱ中,相同操作的名称为_____.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①加适量的盐酸,适量是指_____.
(2)检验挥发性气体C的方法_____.
(3)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挥发性气体C; B溶液D; C氢氧化镁;D化肥NH4Cl
组成确定: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_____(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
固体混合物溶液质量 | 100g | 100g | 100g | 100g |
加入CaCl2溶液质量 | 10g | 20g | 30g | 40g |
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 4g | m | 10g | 10g |
称取该纯碱样品44g固体混合物,加水配成400g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表: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1)m=_____g;
(2)在实验三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要求写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总结反思:
请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_____品,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中,将CaCl2溶液改为BaCl2溶液,测定误差会减小.
工业纯碱标准:(Na2CO3% ) | |||
优等品 | 一等品 | 合格品 | 次品 |
≥95 | ≥80 | ≥75 | ≤40 |
【题目】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酸雨危害,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SO2与水结合生成弱酸性亚硫酸(H2SO3)。
已知:H2SO3易分解生成水和SO2,也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或稀硝酸反应生成H2SO4;H2SO3和SO2都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1)酸雨是pH小于______的降雨。
(2)常用脱硫方法减少废气中的SO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与O2化合生成CaSO4,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盐与HCl或H2SO4反应制备SO2,Na2S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小鸿同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酸雨(pH约为3)中加入足量的KOH,并就反应后混合溶液的中盐成分进行如何探究:
[提出猜想]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盐的成份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1:只有K2SO3
猜想2:__________
猜想3:既有K2SO4,也有K2S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1 | 各取2mL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A、B两只试管 | 猜想3成立 | |
2 | 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随即滴入几滴红色品红溶液 | _____ | |
3 | 向B试管中,加入_____,再加入足量的_____ | 先有白色沉淀,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
反思与拓展:证明混合溶液中的K2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题目】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用聚乙烯制成的,也有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明同学听说包装食品的塑料袋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便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CO2和H2O;聚氯乙烯燃烧除了生成CO2和H2O之外,还会有HCl气体产生。
实验探究:小明将以下实验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然后进行探究。
(1)在实验过程中若B、C、D装置都产生明显的现象,则该塑料袋是用______制成的。(填“聚氯乙烯”或“聚乙烯”)
实验反思:连接实验装置时,能否将装置C、D顺序调换?请简述。
答:______理由是______
继续探究:小明为了测定聚乙烯的组成,取了5.6g聚乙烯塑料碎片放在硬质玻璃管中,鼓入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实验结果:
实验前 | 实验后 | |
B装置的质量/g | 213.6 | 220.8 |
C装置的质量/g | 200.2 | 217.8 |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聚乙烯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是______;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
(3)聚乙烯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_____(填“有”或“无”);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