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
B. 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 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D. 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A、由于铜在空气中加热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正确;B、方法1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了铜和水,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C、方法2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正确;D、方法1是将已经部分氧化的铜片重新用氢气还原,依据质量守恒中的原子守恒,方法1反应结束后,铜被重新还原,所以mA=mB;方法2中部分氧化的铜片产生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有部分铜元素进入溶液中,剩余的铜单质的质量为mC,所以小于mA、mB,所以mA、mB、mC的大小关系为mA=mB>mC,错误。故选D。
【题目】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剩余固体质量/g | 20 | 20 | 19.6 | 18.8 | 18.6 | 18.4 | 18.4 |
(1)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
(3)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4)该反应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占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的________%。
【题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 资料:金属汞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汞,氧化汞高温分解又生成氧气和金属汞。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氧化汞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 如下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减小,烧杯中的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测量 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 |
体积/mL | 80.0 | 54.5 | 126.0 |
[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