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C.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A.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故质量分数开始不为0,中加入KNO3固体后,KNO3固体继续溶解至饱和,故先增后平。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开始时为碱性,故pH大于7,逐渐加入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使pH值逐渐下降,完全反应时为pH=7,继续加入盐酸则pH下降至酸性,故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后产生的氧气质量相同,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故分解所需时间更短,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由于他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与过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也不同,相对质量越小,则产生的氢气越多;当酸少量时,镁和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图像不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同学们发现有一种“氮气灭火装置”能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的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气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查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右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
实验编号 | 1-1 | 1-2 | 1-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持续燃烧 | 蜡烛缓慢熄灭 | 蜡烛熄灭 |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 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 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 2-1 | 2-2 | 2-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没有熄灭 | 蜡烛缓慢熄灭 |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 “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
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