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2018年5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002号正式出海试车,标志着“中国制造”取得重要的技木突破。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
(2)钛和钛合金是制造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的重要材料,主要利用了它们具有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 熔点高、密度小、机械性能好
B 熔点低,硬度大、韧性好
(3)建造航空母舰需要大量的不锈钢、锰钢等,其中“不锈钢、锰钢”属于_____(填“金属材科”或“合成材料”)。
(4)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接触而锈蚀。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_____(填字母序号)
A 在金属表面刷漆
B 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C 用洗涤剂把金属制品表面油膜冼净
(5)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的方法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航空母舰的动力由柴油燃烧提供,柴油是通过一种化石燃料提炼得到,写出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某合金中含有金属(Sc),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金属活动性Sc_____Zn(填“>”或“<”)。为探究Sc、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_。
A Fe、Sc、盐酸、 Cu(NO3)2溶液
B Sc(NO3)2溶液、Cu(NO3)2溶液、Fe丝
C Sc、Fe(NO3)2溶液、Cu丝
D Fe(NO3)2溶液、Sc(NO3)2溶液、Cu丝
【答案】混合物 TiO2 A 金属材料 氧气和水(O2和H2O) C
> D
【解析】
(1)合金属于混合物;给化学方程式两端配平,可知X的化学式为TiO2。
(2)作为制造火箭、导弹等高科技产品的材料,必须耐高温,密度小,机械性能好;故选A。
(3)不锈钢和锰钢是以铁为主,掺杂其他金属制成的,所以属于金属材料。
(4)钢铁材料中的铁易与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
在金属表面刷漆和制成耐腐蚀的合金都能有效防止金属的锈蚀,而用洗涤剂将金属制品表面的油膜洗净则更易加快金属的锈蚀;故选C。
(5)一氧化碳与Fe2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7) 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说明钪的金属活泼性比锌强。
A、将Fe和Sc分别加到Cu(NO3)2溶液中,可以得到Fe(NO3)2溶液和Sc(NO3)2溶液,再将Sc加到Sc(NO3)2溶液中,可以看到Sc能置换出Fe,说明金属活泼性Sc>Fe>Cu。
B、同理将Fe丝分别加到Sc(NO3)2溶液和Cu(NO3)2溶液中,Fe不能置换出Sc,可以置换出Cu,说明金属活动性Sc>Fe>Cu。
C、将Sc和Cu丝分别加到Fe(NO3)2溶液中,Sc能置换出Fe,而Cu不能置换出Fe,所以金属活动性Sc>Fe>Cu。
D、Cu丝不能将Fe(NO3)2 和Sc(NO3)2中的金属元素置换出来,所以无法判断。
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1)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Ⅰ.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Ⅱ.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
Ⅲ.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_(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2)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收集资料】
Ⅰ.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 2NaHCO3
Ⅱ.NaOH与 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 NaHCO3=Na2CO3+H2O
Ⅲ.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其他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不溶 | 溶 | 溶 |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Ⅰ、Ⅱ对其成分提出了以下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 猜想2:只有Na2CO3, 猜想3:只有 NaHCO3
你认为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步骤1 |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 | 产生白色沉淀 | p>证明________不成立(填数字) |
步骤2 |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 无气泡产生 |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
步骤3 |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 溶液未变红 |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填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