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A→B→C(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条件已省略)其中A、B、C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B组成元素相同。
(1)写出A→B 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C→B 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铁在C中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对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 氢分子与氧分子分别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解析】
由图示可知,A能生成B,B能生成C,且A、B、C中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B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可能是过氧化氢,B可能是水,C可能是氧气。将结果代入正确。
(1)由分析知A→B是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的过程,所以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此反应是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过氧化氢
水+氧气 分解。
(2)由图示知C→B的过程是氧气生成水的过程,此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分子与氧分子分别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铁在C中反应就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此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改进。
(查阅资料及准备)
Ⅰ. 甲酸在 98%硫酸溶液催化下的反应为:HCOOH H2O+CO 。
Ⅱ. 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12.5%-75%。
Ⅲ. 经测量,下图装置中试管、干燥管和 D 处前导管的总体积为 80mL。在广口瓶的适当位置绘制放置爆炸的安全线。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下(固定装置略):
实验步骤 | 现象 | 分析和结论 |
Ⅰ. 检查气密性。按上图连接装置,D 处瓶中装满水,推动空注射器 | D 处导管口产生气泡 | 说明整套装置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
Ⅱ. 装入药品,进行反应。把 B 装置放入A 中,逐滴滴入甲酸,待 D 处液面下降至安全线处,点燃酒精灯。反应完成后,熄灭酒精灯。装置冷却后取出 B | C 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 C 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Ⅲ. 尾气处理,打开D 处瓶塞,点燃瓶内气体 | 瓶口出现蓝色火焰 | 尾气处理的目的是_____ |
(实验分析)
(1)待 D 处液面下降至安全线处,再点燃酒精灯是为了_____。
(2)能证明 CuO 已知 CO 发生反应的现象有_____。
(3)若 B 处有a mol 甲酸参加反应,D 处生成 b mol 碳酸钙,则a>b,理由是_____。
(4)假设装置内空气已全部排入D 处瓶中,当瓶内气体体积为 400mL 时,点燃是否发生爆炸? 通过计算说明理由(不考虑药品的体积)_____。
(5)逐滴滴入甲酸后,符合如图变量 y 的是_____
a、B 处水的物质的量
b、B 处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c、C 处生成金属铜的物质的量
d、D 处碳酸钙的质量
【题目】分类、类比和迁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改进或创新的目的主要是使实验变得更加“简化”(减少实验步骤)、“节约药品”或“环保”等。据此可将下列实验中的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
硫在氧气中燃烧 | 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 燃烧条件的探究 | 二氧化碳的性质 |
A | B | C | D |
(2)下图是氮元素的价态图。氮元素显示F、G点的+5价与氮原子的_____有关。显示不同或相同化合价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转化,G→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氮、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同一纵列,仿照A点氢化物写出磷元素显示此点化合价时形成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