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11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11号和9号所示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这种物质是由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3)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X=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X=8时,该粒子是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______;
③当X>10时,该粒子是_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
(4)善于总结和发现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途径,请写出表中你发现的一条规律:________
【答案】A 金属 NaF 离子 10 阴离子 O2- 失 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递增
【解析】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2)11号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9号元素是氟元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11号元素和9号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NaF是由离子构成的。
(3)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当X=2+8=10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X=8时,该粒子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10,该粒子是氧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是阴离子,其符号为O2-;③当X>10时,该粒子是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形成的。
(4)善于总结和发现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途径,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条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递增。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气分子________
②2个亚铁离子____
③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_________
(2)“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M | N | Q | P |
反应前的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26 | 2 | 12 |
①待测值为_________②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已知M、N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值,如图所示。
(1)M是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的pH值,用其它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 | ________ | 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