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符号——模型”,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1)图1为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结构模型。 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填标号)。
A 均属于化合物 B 性质完全相同 C 化学式均为C2H6O
(2)化学上用示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氢原子,如图2。
① 、与这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下图所示模型能正确表示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填标号)。
(3) 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_______种元素。
②该反应过程:a 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b 金原子对_______(填“CO”或“H2O”)起催化作用。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AC 质子数相同 A 4 没有 CO CO+ H2O H2 + CO2
【解析】
(1)A、由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结构可知,化学式都是C2H6O,均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结构不同,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故B错误;
C、由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结构可知,化学式都是C2H6O,故C正确。故选AC。
(2)①、与这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质子数相同;
②原子结构的是质子数为1,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故选A;
(3)①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金、碳、氧、氢4种元素;
②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过程中
a 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变化。
b 金原子对CO起催化作用。
c 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2O H2 + CO2。
【题目】活动探究三:蜡烛燃烧的探究
甲乙两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H2O),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 小芳同学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小勇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合理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甲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燃烧,不剧烈,发出_______光, b中溶液变浑浊。 |
乙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_____
A. 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移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
【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B. 碳和氧两种元素 C. 碳和氢两种元素
【题目】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
(1)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照明用具。图1中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利用了铝的________性;
(2)Mg、Cu、Fe三种金属在稀盐酸里的反应现象如图2所示。图2中X所代表的金属是_______(填“Cu”或“Fe”);
(3)下列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Mn元素的化合价
B利用金属的年代:
C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D元素的含量
(4)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此流程中,铝镓(Ga)合金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循环使用;
②写出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某金属粉末中除含有Al外还含有一定量的Fe和Cu,为证明Fe和Cu的存在并测定其中Al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资料在线: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Fe和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①请完成证明金属粉末中存在Fe和Cu的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I.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仅除去铝 |
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证明含有铁 |
I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多次洗涤剩余固体 | 剩余固体呈紫红色 | 证明含有铜 |
②为探究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取20 g该金属粉末,把100 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份依次加入,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实验过程中得到的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
加NaOH溶液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 7.3 | n | 11.9 | … |
I以上数据可知,上表中n的值为___________;
II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