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分)石灰石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1)以石灰石为原料,可以生产生石灰,生石灰可做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厂某批次包装完整、粉状的生石灰成分进行质量检测。
【提出问题】该批次的生石灰成分及含量是否与标签相符?
(标签如图所示)
【猜想与假设】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和杂质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和杂质
C:全部是 和杂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第一步操作: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第二步操作: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有气泡生成 |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假设】中的 (填A、B或C)相同。
【定量测定】称取10克该批次的生石灰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向其中缓慢加稀盐酸,直至无气泡产生,电子天平读数变小0.88克,将锥形瓶中残留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质量为0.2克。
【问题讨论】由于生石灰与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水蒸气随CO2一起从导管口逸出,这一因素使测得的生石灰的最终含量将 (选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反应生成的CO2也会代替原有的空气残留在锥形瓶中,这一因素对测定结果也有影响。
(2)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且过滤后所得废液20克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氧化钙 氧化钙 碳酸钙 B 偏小
(2)11.1%
解析试题分析:(1)【猜想与假设】因为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会继续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探究分为三种情况,要不全部变质,要不部分变质,要不不变质,故猜想C:全部是氧化钙和杂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根据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根据溶液变红,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由于碳酸钙会与稀盐酸反应,且产生二氧化碳,故第二步操作: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现象有气泡生成,实验结论: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结论】根据上面的探究,固体中既有氧化钙,又有碳酸钙,故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假设】中的B相同
【问题讨论】由于生石灰与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水蒸气随CO2一起从导管口逸出,这样会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计算出来的碳酸钙质量也偏大,那么生石灰的最终含量将偏小
(2)取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且过滤后所得废液,加入碳酸钠溶液,结合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可判断原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且过滤后所得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有:HCl、CaCl2,图像所显示的前段所加的20g碳酸钠溶液是与盐酸反应,故没有沉淀生成,后段所加的20g碳酸钠溶液才是与CaCl2反应,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可根据方程式中CaCl2与CaCO3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CaCl2的质量,进而可求出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设CaCl2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0
x 2g
111:100=x:2g
X=2.22g
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2.22g/20g×100%=11.1%
考点:氧化钙、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取少量该残液样品,分别盛在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黄铜片(铜锌合金),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工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请你参与实验探究:
(1)用化学式填写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格: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①将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取样,再加入稀盐酸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从A试管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 |
②取少量B试管得到的滤液,滴加少量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从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有 |
(6分) 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
(2)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粉末。 | 没有气泡产生。 | 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
步骤二: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 | 该液体是稀硫酸。 |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
(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则步骤一中产生的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学完酸碱盐知识后,小美对妈妈焙制糕点用的小苏打很感兴趣,她把小苏打带到实验室与小刚一起进行探究。
(1)小美取少量小苏打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小苏打的水溶液显 性;
(2)小刚在烧杯内放入少量小苏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立即有 产生,说明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在医疗上可以用小苏打治疗 ;
(3)小美想:糕点非常松软,是不是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了CO2气体呢?于是她用下图装置对小苏打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的确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试管内仍有白色固体,她猜测剩余固体可能是:①NaOH;②Na2CO3;③NaCl。小刚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小刚从试管内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他判断该固体为NaOH,小美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
(4)小美和小刚继续探究固体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试管内剩余的固体为Na2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