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下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_____,镁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周期。
【答案】F 金属 C 三
【解析】
(1)氟元素的符号为F;镁元素的名称带“钅”旁,属于金属元素;
(2)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大于4,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反应易失去两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镁元素和氟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和图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镁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 pH________(填“>”“=”或“<”)7 | 猜想一不成立 |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3)拓展探究: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吗?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