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
B.t1℃时,配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相同体积的水
C.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质量仍然相等
D.要从含少量乙的甲中提纯甲,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解析】A.由图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50g,A不符合题意;
B.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但是不知道所配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故需要的水的体积也不一定相等,B不符合题意;
C. 因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当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故溶液质量仍然相等,C符合题意。
D.因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根据结晶方法分析,结晶方法可以降温结晶,可以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适合降温结晶,受温度影响不大的适合蒸发结晶。
【题目】实验员小周在学期末整理实验仪器时发现有一瓶标签模糊的溶液,如下图。
请你和小周一起探究该溶液的成分,并测定其质量分数。
(1)第一步:猜想并验证该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根据标签可知,这瓶溶液可能是HCl、KCl、NaCl等含有氯离子的酸或盐。
验证: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 | 溶液变成色 | 这瓶溶液是盐酸 |
(2)第二步: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再增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就呈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而一滴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3)实验步骤:
①取未知浓度的盐酸20g倒入烧杯中,向其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色。
②量取质量分数1%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密度近似为1.0g/ml),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该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中,观察到 , 停止滴加,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10mL。
(4)实验反思:小周在做实验的时盛放待测盐酸的烧杯(实验步骤中加点的烧杯)在装入盐酸前内壁附着较多水,用该烧杯完成上述实验会导致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数据处理:计算该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题目】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碱石灰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1 | 2 | 3 | 4 | 5 |
实验 | |||||
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20天后镁条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2中,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4)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