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甲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其名称为_____。
(2)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_____。
(4)不是经常使用的锁,开启时往往比较难,可向锁眼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_____。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原因是里面有_____。
(6)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_。
(7)我们常用____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在生活中用_____的方法软化硬水。
(8)气体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对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
【答案】金刚石 做灯火实验 铅笔芯粉末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具有润滑性 稀有气体 氧气 肥皂水 加热
【解析】
(1)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
(4)石墨具有润滑性,所以不是经常使用的锁,开启时往往比较困难,可向锁眼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稀有气体;
(6)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氧气;
(7)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8)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丁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在方框中补应补充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见下图:。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_____。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甲同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_____成立 |
2 | 乙同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与评价)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
(拓展应用)(1)氯气(Cl2)不仅能溶于水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次氯酸(HCIO),请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_____+Cl2↑。
【题目】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 钠 | 镁 | 铝 | 硅 | 磷 | 硫 | 氯 | 氩 |
元素符号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I | Ar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______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镁元素与氟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________________周期,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