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坐标图像能将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2 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B.C 还原一定质量的 CuO,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相等,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项错误。
B、木炭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时,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为零,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正确。
D、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总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C。
【题目】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课上各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定性实验)
(1)甲组同学为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分离提纯)
(2)乙组同学欲从反应后所得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提纯氢氧化钠固体,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选用的仪器名称 | 实验步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定量实验)
(3)小组同学继续对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利用化学沉淀法定量测量固体中氢氧化钠的含量,请你设计一套方案。你选择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试将实验操作流程补充完整(试剂任选),操作流程按下列图示表述:
操作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称量样品的质量为a克,所测物质的质量为b克,则该试样中Na2CO3纯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4)小组同学查阅了20℃时NaOH、Na2CO3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 20℃时的溶解度(g) | |
水 | 乙醇 | |
氢氧化钠 | 109 | 17.3 |
碳酸钠 | 21.8 | <0.01 |
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可以利用以上信息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明显现象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们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碳酸钡广泛应用于显像管(CRT)、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以碳酸盐矿石(主要成分为 BaCO3和 CaCO3)为原料可生产碳酸钡.
已知碳酸钡和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化钡和氧化钙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 40 | 80 |
Ca(OH)2 溶解度/g | 0.187 | 0.141 | 0.094 |
Ba(OH)2 溶解度/g | 1.67 | 8.22 | 101.4 |
(1)焙烧炉中加入焦炭粉和热空气,焦炭和空气发生反应的作用是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过滤.实验室进行过滤时,除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
(3)“操作 1”是________;通过“操作 1”再过滤,得到的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吸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题目】进入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雾是空气中水蒸气凝结的微小水滴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形成的;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燃煤、车用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碳氢化合物以及建筑尘埃等大量混入空气形成的。同学们收集了少量空气净化器滤芯上的黑色物质,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A 碳氢化合物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黑色物质中是否含有炭粒和水?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探究,下图为探究过程中的部分装置。
(1)加热前先向 A 中通入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点燃酒精灯,充分反应 |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黑色物质中含有炭粒和水 |
(2)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如图所示。若先连接 C 再连接 B,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_____。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得出黑色固体中含有炭粒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组内成员认为该结论不严谨,他的理由是_____。
(总结提升)雾霾成分复杂,还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请你对治理雾霾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