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参与。
(1)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继续通入CO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请填入生成物的化学式)。
(2)另取NaOH溶液并通入CO2,得到溶液M。向M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由此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3)取上述溶液M,加入适量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2CO3,则M中溶质可能是___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NaOH+CO2=Na2CO3+H2O NaHCO3 有气泡产生 Na2CO3、NaHCO3或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解析】
(1)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空白处是NaHCO3;
(2)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产生气泡,所以取NaOH溶液并通入CO2,得到溶液M,向M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现象,由此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3)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水,所以M中溶质可能是Na2CO3、NaHCO3或NaHCO3,相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1)2NaOH+CO2=Na2CO3+H2O,NaHCO3;
(2)有气泡产生;
(3)Na2CO3、NaHCO3或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题目】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
方案二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合理即可)(指示剂除外) | _(合理即可) | ①有CO32﹣,无Ca2+②有OH﹣ |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___( 合理即可)。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 合理即可)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题目】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含有杂质,为了测定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取 10g 该样品与 1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t1 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 t2、t3、t4 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质量/g | 10.04 | 9.08 | 8.12 | 8.12 |
(1)请问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
(2)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 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