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镓(Ga)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是制取各种镓化合物半导体的原料。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镓的原子序数为31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镓离子:Ga3-
【答案】D
【解析】
A、由元素名称可知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镓的原子序数为31,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镓离子:,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铭铭在实验室做课外活动探究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当她把煤炭放在如图容器中燃烧时,发现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变成了无色。请你跟她一起探究原因。
(1)(提出问题)什么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
(2)(查阅资料)煤炭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而且煤炭中有硫元素,还会燃烧成二氧化硫气体。
(3)(猜想与假设)
a、甲同学假设_____。
b、乙同学假设_____。
(4)(实验与结论)两位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实验:取5mL稀高锰酸钾溶液于一支试管中,_____,观察现象。 | _____ | 甲同学假设不成立 |
乙实验:_____,并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 _____ | 乙同学假设成立 |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需要对发生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检验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所需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收集装置可用_______(填字母)或F装置。
(4)某兴趣小组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过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氧气,所以小组决定用过氧化钙为原料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与现象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②小林希望加快该反应速率,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
③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a)氢氧化钙和氧气(b)碳酸钙和氧气。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
(2)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前应先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瓶中体积水的体积 | 20 | 21 | 19 | 20 | 22 | 18 |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
(实验拓展)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如红磷。
(4)小红提出可以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小雯不赞成,她的理由是_____。
(5)小刚选择镁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见下图,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推测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氮气与_____反应而减少。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反思总结)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选择镁带。
②物质燃烧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
(计算拓展)①氮化镁中氮元素化合价为_____。
②试计算6g氮化镁中含多少质量的镁元素?_____
【题目】下表中与各粒子名称对应的各项内容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内容粒子名称 | 符号 | 结构示意图 | 电性 | 化学性质 |
A | 镁原子 | Mg | 中性 | 活泼易得电子 | |
B | 铝原子 | Al3+ | 带3个单位正电荷 | 活泼 | |
C | 氧原子 | O | 中性 | 稳定 | |
D | 氟离子 | F- |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 稳定 |
A. AB. BC. CD. D
【题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赵敏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容器中留有25mL空气(不考虑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将气体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装置内空气体积的变化。
(资料)铜丝在加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1)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的目的是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赵敏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mL | 21mL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她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21%(填“>”“<”或“=”)。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多选)
①装置气密性差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