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D.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价
【答案】B
【解析】
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Cu中的“2”表示2个铜原子,不符合题意;
B、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合题意;
C、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D、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中的“2”表示硫酸铝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常温下,如图所示),为确认其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根据标签受损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填“酸”、“碱” 或“盐”)。
老师提示:无色溶液可能为NaCl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
四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资料分析)
通过对四种物质溶解度信息的分析,这瓶无色溶液一定不是______。
(进行实验)
为了进一步确定无色溶液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组别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无色溶液一定不是_______ |
2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刚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有气泡产生 | 无色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
NaOH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小樊同学对实验2的结论产生了质疑,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当稀盐酸的量不足时会生成碳酸氢钠,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认为无色溶液也可能是Na2CO3溶液。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组别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 | 取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镁溶液 | 滴加氯化钙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 | 无色溶液是_______ |
(释疑与反思)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稀盐酸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也不同。请你再举出一个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也不同的例子:________。
【题目】小明拿起家中的水壶准备煮水时,发现壶内有些褐色的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与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获知这些褐色的固体是水垢,它可能是因为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等可溶性物质在加热时生成CaCO3和Mg(OH)2。
(1)含有较多Ca(HCO3)2的水称_____,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小明认为该水垢的成分只有CaCO3;但小白不同意,认为也可能只有Mg(OH)2,还可能是_____。
(3)小明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①取少量水垢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 | 观察到现象_____。 | 水垢中有CaCO3 |
②向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2-3滴NaOH溶液 | 观察到现象_____。 | 水垢中没有Mg(OH)2,我的猜想成立 |
(3)小白不认可小明的结论,认为他的实验操作有缺陷,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