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
B.t3°C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C.t1°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D.t3°C时, 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
【答案】B
【解析】
A. Y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大的物质,可用蒸发结晶法使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Y中含有少量X,可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此选项正确;
B. t3°C时,等质量的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没有确定溶液质量,无法判断,此选项错误;
C. t1°C时,Y的溶解度>X的溶解度,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X、Y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Z的溶解度变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此选项正确;
D. t3°C时,X、Y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X>Y,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关系是X<Y,故所得溶液质量X<Y,此选项正确。
故选B。
【题目】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假设硝酸钾与氯化钠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实验过程中水分损失忽略不计)。
温度/°C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31.6 | 64.0 | 110.0 | 169.0 | 246.0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①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
A 0°C-20°C B 20°C-40°C C 40°C-60°C D 60°C-80°C
②20°C时,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③在80°C的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进行以下实验,己知溶液a中的硝酸钾恰好饱和:
Ⅰ. 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
Ⅱ. X=_______克,固体C的成分和该成分的质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Ⅲ. 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 40°C-60°C开始析出晶体
B 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 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 原溶液直接降温结晶,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题目】如图所示,若先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甲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入烧杯乙中,气球又明显鼓起,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试验能够观察到上述现象的是( )
选项 | 滴管甲 | 烧杯甲 | 滴管乙 | 烧杯乙 |
A | 双氧水 | 二氧化锰 | 水 | 氢氧化钠固体 |
B | 稀硝酸 | 碳酸氢钾 | 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C | 稀硫酸 | 铁 | 盐酸 | 碳酸钠 |
D | 石灰水 | 稀盐酸 | 水 | 硝酸铵 |
A.AB.BC.CD.D
【题目】在学习《金属资源保护》之前,我县某学校化学老师提前一周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提出问题)铁制品锈蚀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猜想)猜想一:铁制品锈蚀只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猜想二:铁制品锈蚀只与水有关
猜想三:铁制品锈蚀与____有关,且二者缺一不可。
(实验设计)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将四颗相同的光亮无锈的铁钉置于以下四种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通过一周的观察,记录结果如下:
试管编号 | 第一天 | 第三天 | 第五天 | 第七天 |
A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无现象 |
B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无现象 |
C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无现象 |
D | 无现象 | 轻微锈蚀但不明显 | 较严重锈蚀比较明显 | 严重锈蚀非常明显 |
(实验分析)
(1)根据A试管中的现象可知猜想____不正确。
(2)B试管中加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
(实验结论)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讨论交流)
(1)铁生锈后,由于生成的铁锈结构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锈蚀,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据报道,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因此防止金属制品锈蚀意义重大。请你提出一条防止金属制品锈蚀的合理措施: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