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分)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小燕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有明显错误             (填字母序号)。

(3)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5)小燕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燕将除去泥沙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

①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KOH溶液、饱和NaCl溶液。
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是                          
②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井水中也因为含有较多的MgCl2、CaCl2而不能直接饮用,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作用。
(7)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    g
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
观察到的现象是                        

(1)A   (2)AC (3)间歇加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或蒸发皿”)
(4)ABD   (5)①NaOH溶液、Na2CO3溶液 
②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CO2↑+H2O
(6)吸附  (7)50  有固体析出

解析试题分析:(1)操作①将大颗粒的粗盐变为较细的粗盐,所以操作应为研磨,必须用到的仪器是研钵。应选A项。
(2)A中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C中未用玻璃棒搅拌;所以应选AC。
(3)蒸发时,如局部温度过高会造成液体因受热不均而飞溅;除搅拌外,还可通过间歇加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或蒸发皿”)等方法来控制液体温度局部过高。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使得到的食盐减少,符合题意;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使得到的食盐减少,符合题意;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使称得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得到的食盐减少,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BD。
(5)①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需要加入的物质能除去MgCl2、CaCl2;可用NaOH溶液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可用Na2CO3溶液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然后再通过过滤除去生成的两种沉淀,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7即可。所以a所代表的试剂是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②为了完全除去MgCl2、CaCl2;加入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需要过量;所以在滤液中加盐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CO2↑+H2O。
(6)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过程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起吸附作用。
(7)根据图像可知: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即在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50g硫酸钠即达到饱和。
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原来的溶质会因硫酸钠的溶液度减小而析出。所以可观察到有固体析出。
考点:常见的仪器、粗盐的提纯、实验误差分析、吸附作用、溶解度曲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分)实验设计中常通过放大、转化等方式使化学反应现象显现出来,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可从两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方案一:在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         时,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
方案二:在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试纸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 <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象如下图。

(1)测定pH的操作方法为        
(2) b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3)强调“pH <7时”作为判断的理由是        
方案三: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热,若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1)

(1)表中x约为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当滴加盐酸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拓展应用】下列几个方案中一定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