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人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红肿痛痒,是因为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蚁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蚁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蚁酸中碳、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6:1:16
B. 蚁酸分子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蚁酸是由多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蚁酸显酸性,遇到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
【答案】AB
【解析】
由蚁酸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化学式为H2CO2。
A.蚁酸中碳、氢、氧原子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12∶2∶32=6:1:16,选项A正确;
B.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16×2)=6∶1∶16,可见蚁酸分子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选项B正确;
C.蚁酸是由蚁酸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蚁酸不是由多原子构成的化合物,选项C错误;
D.蚁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不是蚁酸变红色,选项D错误。故选B。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对比实验)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_____(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推论 |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 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 Na+或①_____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固体 | ②_____ |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 Na+和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