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完成下列实验。

⑴以下是小阳同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过程,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如果他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氧气,可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如果他选用装置①来制取氧气,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要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避免多余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则装置按导管字母连接的顺序是: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图中的⑤装置是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请你判断气体应由_______进入(填字母)。

⑵同学们需要7.5g食盐和42.5mL水用于实验,如图为实验操作过程:

1)称取7.5g食盐时,1g以下需要移动游码,若按如图操作,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的药品质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2)按正确操作称取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测,应如何操作______

A.减少砝码 B.增加食盐 C.调节平衡螺母

3)需要量取42.5mL水,量筒的规格应选择(2050100______mL

4)经检测,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②⑤ 2KClO32KCl+3O2 b a e f c f 偏小 B 50 ①②③

【解析】

1)如果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氧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故选②;选用装置①来制取氧气,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装置③是洗气装置,气体长进短出。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长导气管是进气管。所以若要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避免多余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则装置按导管字母连接的顺序是:发生装置→b→a→e→f→c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如果用图中的⑤装置是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由于氢气进入以后占据上方空间,空气被赶到下方空间而从e端排出,则氢气从f端进入。

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左物右码,放反以后,被称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7.0g-0.5g=6.5g,比实际质量偏小。2)按正确操作称取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测,说明砝码质量重,则药品的质量不足7.5g,所以应该添加食盐。3)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量取42.5mL水,应选择50mL的量筒。4)经检测,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称量的NaCl偏少或量取的水偏多。①氯化钠固体不纯,则实际氯化钠的质量偏少,使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则溶解于水的食盐偏少,使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使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④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______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排水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

猜想一成立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①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氯气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应用)

1)二氧化锰不仅能做催化剂,还可以做反应物,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该反应进行一小段时间后就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反应物还大量存在,兴趣小组同学猜想是盐酸浓度变小了,造成反应停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猜想是否正确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将(1)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5%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滤液中的什么物质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不写出现象及结论)。

猜想一:______;猜想二:______

设计实验:______

【题目】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该溶液的pH ,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__(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 认为该方案___(选填合理不合理”),原因___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一定.小东同学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否定小金的结论,请写出小东设计的实验(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

(5)戊组同学拿来丙组同学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欲测定其变质情况,取出100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推测并计算: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________(选填完全变质、部分变质)

②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g

③当加入3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结果精确到0.1%,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