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考古研究与化学密不可分。
2007年12月22日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成功打捞出水。下图是古船上的一些文物图片。
(1)上图中可以判断铁比铜活泼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能说明铁比铜活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沉船上铁锅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答案】 铜钱保存较好而铁锅锈蚀严重 Fe+CuSO4=FeSO4+Cu O2 H2O
【解析】(1)图片中铜钱仍清晰可辨,而铁锅却已锈蚀殆尽,由此可说明铁比铜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如:湿法冶金术先驱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也可说明铁比铜活泼,化学式为: ;(2)铁生锈是铁在水和氧气共同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变化的结果。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左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
甲 | __________________ |
乙 |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
丙 | __________________ |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