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X的数值为4
B.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5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C
【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甲是氨气,乙是氧气,丙是一氧化氮,丁是水,反应是氨气和氧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12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0个氧原子,反应生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还有4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丙是一氧化氮,则X的数值为4,故A正确;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5,故B正确;
C、反应前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则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一氧化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
,
,则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不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则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D正确。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 ||
实验现象 | 有_____产生,天平指针向_____偏转 | _____,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
结论 | 猜想1正确 | 猜想2正确 |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中进行。
(改进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但是从物理学角度考虑仍有不足,试着指出其不足_____。
(得出结论)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题目】下表列出了20℃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实验序号 | 水的质量/g | 所加NaCl的质量/g | 所得溶液的质量/g |
① | 10 | 2 | 12 |
② | 10 | 3 | 13 |
③ | 10 | 4 | 13.6 |
④ | 10 | 5 | 13.6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③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4 g
B.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D.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