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成都某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CO2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实验。

装置:如右图,玻璃管内装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等距离系有11个棉球,两端与干燥管相连。
实验:玻璃管上段和下段的各5个棉球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干燥管内塞入用稀NaOH润湿的棉球。0号棉球内预先包有少量K2CO3粉末,用注射器通过管壁小孔向0号棉球缓慢注入0.5mL的稀H2SO4
玻璃管内选用铜丝固定棉球,从金属活动性考虑,是由于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入0号棉球内的稀H2SO4能否用浓HCl代替?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0号棉球内包少量MnO2粉末,用注射器向棉球内注入少量5﹪H2O2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试剂不变,该装置是否适合比较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__________(填“是”或“否”)
与教材实验(如图1、图2)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与硫酸发生反应(2)不能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干扰实验(3)0号棉球以下棉球依次变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4)2H2O2MnO2 2H2O+ O2↑(5)实验现象明显
分析:该实验实质就是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会向下沉,溶于水生成碳酸 使棉球变色的知识,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的金山胡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解:(1)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本题答案为:不与硫酸反应;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会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的验证造成干扰,所以本题答案为:不能,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向下沉,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下面的棉球变红,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二氧化碳分子会运动到上面,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上面的棉球变红,所以本题答案为:下面的5个球颜色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4)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不能使石蕊变色,故不可以,所以本题答案为:2H2O2 MnO22H2O+O2↑,否;
(5)课本中的实验需要收集二氧化碳,而本实验装置不需要收集即可验证,装置比课本的要简单,所以本题答案为: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哈尔滨 36).(5分)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1)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 
          (3)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 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4)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5)                                         
(10南京市27).(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C中出现  ▲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                                               
(10孝感11)、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①正确
实验2
                               
                             
                   
                        
猜想②正确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2010.浙江杭州34).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他们的实验过程如塑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 pH分别为5.4、6. 3、6. 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
_   _       应相同。
(3)组内有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在第④步实验中, 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下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原理最可能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