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化学方程式,获得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氨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氮
B. 每4份质量的氨气和5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水和4份质量的一氧化氮
C. 每4个氨分子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成生6个水分子和4个一氧化氮分子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是4:3
【答案】B
【解析】
A、根据化学方程式,氨气与氧气在高温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氮,故A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每68份质量的氨气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8份质量的水和120份质量的一氧化氮,故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每4个氨分子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成生6个水分子和4个一氧化氮分子,故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故D正确。
故选B。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节内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并与空气的成分作比较。
(1)检验竹节内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______________ | _____ | 有二氧化碳 |
(2)测定竹节内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竹节内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下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①方案一:反应前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300mL,反应后等装置冷却并打开止水夹,量筒内减少了54mL的水,通过计算竹节内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②方案中二:整个实验前后,注射器活塞会_____移动。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中红磷的量应为足量,目的是_____;
②对比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方案_____(选填“一”或“二”)更精确。
③通过与空气对比发现:竹节内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原因是_____。
【题目】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是空气中一些气体的用途:
其中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氮气用途的是________,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物质 | 氢气 | 氮气 | 氧气 |
沸点/℃ | -252.8 | -195.8 | -183.0 |
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_________________范围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题目】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100g 水) | 氯化钠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碳酸钠 | 7 | 12.5 | 22 | 40 | 48.8 |
(1)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g/100g 水,该温度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碳酸钠的方法是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区分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白色固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A 是(选填“氯化钠”或“碳酸钠”),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Ⅱ.化学方法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实验药品: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 现象和结论 |
_____ | _____ |
(5)资料显示,碳酸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电导率(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越大。用数字化仪器测得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固体后电导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 a、b、c 三点所处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 溶质质量:a=b=c
B 溶剂质量:a<b=c
C 溶质质量分数:a<b=c
D a、b 是不饱和溶液,c 是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