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

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__________色;

酸碱度:NaHCO3溶液___________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下图,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烧杯不变,则乙烧杯对应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__________。(选填A、B或C)

A.1.5g B.0.96g C.0.5g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选填A或B)A.熄灭酒精灯 B.把甲、乙烧杯移开

(5)小试管内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下图,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测定】

(9)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0.2g,实验后为122.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_______

【知识拓展】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蓝色 <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A B 防止药品堵塞导气管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二氧化碳) 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偏大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吸收 解:设10.0g样品中含碳酸氢钠的质量X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1分)

168 44

X 124.4g-122.2g

168:X=442.2g X=8.4g (1分)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g/10.0g×100%=84% Na2CO3+CO2+H2O==2NaHCO3

【解析】【探究一】

(1)根据溶液pH值分析酸碱性解答;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以及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3)根据20℃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来分析;

【问题讨论】

(4)根据实验结束时,为防止烧杯中的水到吸入试管,将试管炸裂,应先将甲、乙烧杯移开解答;

(5)根据棉花的作用分析;

【探究二】

(6)根据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二氧化碳)解答;

(7)根据空气经过装置A时,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没有此装置,则装置D增重偏大,认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解答;

(8)根据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吸收解答;

【含量测定】

(9)根据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计算解答;

(10)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探究一】(1)根据溶液pH值可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显碱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蓝色;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2)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强;

(3)20℃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分别为21.5g和9.6g,那么在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2.15g碳酸钠达到饱和,最多溶解0.96g碳酸氢钠达到饱和,因此可分别加入2g固体,充分搅拌后,若完全溶解则为碳酸钠,若不能完全溶解则为碳酸氢钠;故填:A;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为防止烧杯中的水到吸入试管,将试管炸裂,应先将甲、乙烧杯移开,故填:B;

(5)棉花的作用:防止药品堵塞导气管;

【探究二】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二氧化碳);

(7)气经过装置A时,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没有此装置,则装置D增重偏大,认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A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吸收;

【含量测定】

(9)设10.0g样品中含碳酸氢钠的质量x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44

x 124.4g﹣122.2g

x=8.4g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4%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10)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

(2)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3)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CO2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氧化钙与碳酸钙;.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成立,其理由是

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

稀盐酸证明了猜想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成立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