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以下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 温度/℃ | 二氧化锰用量/g | 氧气体积/ml | 反应所需时间/s |
① | 5 | 12 | 20 | 0.2 | 125 | 11 |
② | 30 | 12 | 20 | 0.2 | 125 | 2 |
③ | 30 | 12 | 40 | / | 125 | 148 |
④ | 30 | 12 | 90 | / | 125 | 82 |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_________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_______和________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相同条件下,温度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温度为________℃,过氧化氢的浓度为____% ,二氧化锰_______(填“有”或“无”)。
(4)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
(5)为完成本实验,收集装置可以选下图中的 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反应物的浓度大小 ③ ④ 越高 20/℃ 5% 有 秒表 ③④
【解析】(1)通过实验①和②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反应需要的时间不同,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温度不同,反应需要的时间不同,由数据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相同条件下,温度高,反应速率越快。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温度为20/℃_℃,过氧化氢的浓度为5% % ,有二氧化锰。 (4)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秒表,用来记录反应需要的时间。(5)为完成本实验,收集装置可以图中的 ③④,随气体进入,压强增大,水被排出量筒(集气瓶),使气体收集到量筒或集气瓶内。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收集竹子中的气体。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㈠ 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所取的气体中加入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存在氧气 |
㈡ 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⑴ 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_______ 。
⑶有同学认为,上述试验中最好不用碳或硫来代替磷。若改用代用可燃物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可燃物时,你必须考虑到的因素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题目】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其化学符号是Fe2O3)也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 过氧化氢溶液温度/℃ | 氧化铁的用量/g | 收集40mL氧气所需时间/s |
① | 5 | 10 | 20 | 0 | 128.5 |
② | 5 | 10 | 20 | 1.2 | 16.8 |
③ | 15 | 10 | 20 | 1.2 | 10.5 |
④ | 5 | 10 | 70 | 0 | 32.7 |
(1)完成上述实验及数据的测定需要用到下图中的部分装置,请按组装顺序写出所用到的装置代号_________。
(2)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___有关;通过实验_________和_________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氧的速率。
(3)该实验涉及到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