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闽东毗邻东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物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步骤一: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为1.4g
步骤二:经过过滤、蒸发,得到3.2g精盐.
(1)计算精盐的产率 (保留一位小数).
(2)该小组测得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
A.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B.蒸发时水分未蒸干
C.蒸发时盐粒溅出蒸发皿
(3)步骤一、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实验二】探究工艺流程图步骤Ⅱ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MgCl2是否除尽,溶液中是否含有CaCl2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
Ca2+ | 微 | 不 |
Mg2+ | 不 | 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说明MgCl2 (填“已”或“未”)除尽 |
步骤二: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溶液中含有CaCl2 |
(1)工艺流程图步骤Ⅰ从海水中得到粗盐,采用风吹日晒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
(2)写出工艺流程图步骤Ⅳ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一】(1)88.9% (2)AC (3)B
【实验二】步骤一:已; 步骤二:碳酸钠
(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2)2NaCl+2H2O2NaOH+H2↑+Cl2↑.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一】(1)溶解的粗盐质量为:5.0g﹣1.4g=3.6g,
精盐的产率为:×100%=88.9%.
故填:88.9%.
(2)溶解时未充分搅拌,氯化钠可能没有完全溶解;蒸发时盐粒溅出蒸发皿,导致精盐的质量减小;以上两种情况能使测得的产率偏低.
故填:AC.
(3)B中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而B中没有.
故填:B.
【实验二】[进行实验]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氯化镁已经除尽.
故填:已.
步骤二: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
故填:碳酸钠.
[拓展思维]
(1)工艺流程图步骤Ⅰ从海水中得到粗盐,采用风吹日晒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故填: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2)饱和食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故填:2NaCl+2H2O2NaOH+H2↑+Cl2↑.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乙醇俗称酒精,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某校初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乙醇的一些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乙醇的化学式是C2H5OH,在NaOH一样含有“OH”,那么乙醇是不是碱呢?请你试设计一种方案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乙醇不是碱 |
【探究活动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李同学认为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气不足,乙醇燃烧可生成CO、CO2和H2O。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生成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并能吸收酸性气体。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2)能确证产物中有H2O的现象是 。实验时,同学们还观察到B、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有气泡冒出,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该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生成.请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保护环境,应在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 。
(4)小明同学在反应的过程中发现C装置内除了气体通过溶液时产生气泡之外,没有明显变化现象,所以他认为C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小红同学认为通过C装置气体中仍有部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为了确证C装置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小红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有关实验现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1)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的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 Cr | Al | Cu |
与盐酸反应发生现象 |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 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
【控制实验条件】(2)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 变化;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 .
【得出结论】(3)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假设中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应用】(4)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
丽丽的爸爸旅游归来,带回一些钟乳硒石块送给了她.丽丽和同学们想验证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于是她们将其中一块钟乳石带进实验室进行探究.
(1)请你帮助丽丽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 | 预期的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一小块钟乳石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观察现象. ② ,观察现象. | 有气泡生成 | 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
(2)查阅资料得知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发生反应).上述预期的实验现象中有气泡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后,为了防止废液腐蚀下水管道或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丽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了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她取样测定了废液的酸碱性,你认为她选择的试剂可以是 .测试后得知该废液显酸性,则烧杯中废液的溶质是 .
(4)丽丽向烧杯中的废液里加入过量的 (填序号)能使废液呈中性,过滤后才可安全排放.
①碳酸钙 ②熟石灰 ③生石灰 ④氢氧化钠
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计实验]
(2)方案一: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 | |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 |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
(4)有同学认为方案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应再做对比实验,理由是 .
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放有装有白色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某同学对一袋久置在空气中的干燥剂进行了探究。
他先取部分久置的干燥剂倒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然后对滤液的酸碱性和白色固体的组成作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探究滤液的酸碱性
该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性,你认为该滤液显(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实验探究二】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
该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O、Ca(OH)2、CaCO3。
他查阅有关资料得知:
CaO是一种白色固体,俗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分析判断】你认为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
【实验操作】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进一步探究白色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倒入适量水,充分搅拌、静置;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上层清液呈现 色 | 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氢氧化钙 |
另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 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
【总结反思】
(1)只通过以上实验,还不能证明这袋久置于空气中的干燥剂是否含有CaO。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
(2)请你简述一个证明这袋干燥剂中含有较多量CaO的简易实验:
。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A.霉变大米、花生等蒸煮食用 | B.多吃腌制的食品 |
C.用地沟油加工食品 | D.骨头汤煲好后放入加碘食盐调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