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KNO3 与 NH4Cl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NO3 的溶解度变化大小受温度影响比 NH4Cl 大
B.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KNO3 的溶解度大于 NH4Cl 的溶解度
D.两种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时,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A、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温度变化范围内KNO3 的溶解度变化大小受温度影响比 NH4Cl 大,选项A正确;
B、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如果都是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但题中没有说明是否饱和,因此无法比较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选项B不正确;
C、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t3℃时,KNO3 的溶解度大于 NH4Cl 的溶解度,选项C正确;
D、从 t2℃降到 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两种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时,均有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故选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Na2CO3和NaHCO3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酸、某些碱反应。但碳酸钠稳定,而 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X+H2O+CO2↑。
(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工业上用碳酸钠制烧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同学们在探究其化学性质实验后,将剩余固体药品集中放在烧杯中。小明为了弄清剩余固体的成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猜想)剩余固体是:I.Na2CO3;Ⅱ.NaHCO3;Ⅲ.______。
(进行实验)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 剩余固体一定有: ______ 。 |
②取适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充分加热。 | 白色固体质量减少, 试管内壁有较多水珠出现。 |
(结论分析)
①据上述实验现象,小明认为猜想Ⅲ正确。但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______也有相同现象。
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要确定剩余固体成分,小明只要做实验操作②,并补充操作______,再通过______即可得出结论。
(拓展反思)
有同学提出,碳酸钙和碳酸氢钙能不能互相转化呢?小明认为可以,因课本“资料卡片”中介绍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就是“CaCO3→Ca(HCO3)2→CaCO3”的过程。则“CaCO3→Ca(HCO3)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根据_____、反应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完成下表
气体 | 气体发生装置 | 化学方程式 |
氧气 | A | _____ |
二氧化碳 | B | _____ |
(2)十八世纪,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曲颈甑中装有硝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做成的口袋收集。若改用上图中的发生装置进行实验,最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以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必须_____;以装置D作为发生装置,用分液漏斗添加稀硫酸的优点是_____。
(4)足量锌粒与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