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2)B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__时不再上升。
(3)C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
(4)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和_____。
(5)河水经过E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填“纯净”或“混合物”)。
【答案】催化 4P+5O22P2O5 1 氢气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不能支持燃烧 混合物
【解析】
(1)A装置中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2)B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氧气被消耗,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1时不再上升。
(3)C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负极产生氢气,试管1连接电源负极,收集的气体是氢气。
(4)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没有助燃性,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
(5)河水经过E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依然含有多种可溶性离子,属于混合物。
【题目】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要经过无害化处理,防止水体污染。在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实验后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小实验。实验中实验_____(填序号)可能出现气泡的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完成试验后,小明将四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除了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C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现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 ①_____ ②有气泡冒出 | 上层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
方案二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合理即可,指示剂除外) | _____ | 上层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 |
(反思评价)
实验结束后,应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填试剂名称)处理后在排放。
【题目】如图是某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
下面是兴趣小组对干燥剂的探究过程,请参与到其中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干燥剂能吸水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对放置一段时间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干燥剂现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猜想1:含有CaO 猜想2:含有Ca(OH)2 猜想3:含有Ca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试管外壁有热感 | 含有_____ |
2.向步骤1加水后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含有Ca(OH)2 |
3.向步骤2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 | _____ | 含有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实验分析)小明同学认为步骤2不能确定Ca(OH)2是否存在,原因是_____。
(改进实验)小明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干燥剂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