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分)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F中含有三种元素,E和G只有阳离子不同。根据图中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该物质,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 、E中的阴离子符号是 、F的俗名为 ;
(2)反应①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反应,我们称之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反应后过滤,把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即可计算反应时消耗的F物质的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洗涤,则计算所得F的质量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1)O2 OH- 纯碱或苏打或面碱或碱面
(2) ①光合作用 ②CO2+2NaOH ==Na2CO3+H2O
③Ca(OH)2 + Na2CO3 =" =" CaCO3↓+ 2NaOH
【或Ba(OH)2 + Na2CO3 == BaCO3↓+ 2NaOH】 复分解 偏大
解析试题分析: 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A→B+C;可知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D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即二氧化碳; E和G只有阳离子不同,且均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知EG均为碱。F中含有三种元素,且可由D和E反应生成,则F应为碳酸盐。F可与G反应,则G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F为碳酸钠,E为氢氧化钠。
(1)C为氧气,其化学式为:O2;E为氢氧化钠,其中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符号是OH-;F为碳酸钠,其俗名为纯碱或苏打或面碱或碱面;
(2)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反应,即光合作用;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碳酸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 ==Na2CO3+H2O;反应③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作用生成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或Ba(OH)2 + Na2CO3 == BaCO3↓+ 2NaOH;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后过滤,把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即可计算反应时消耗的F物质的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洗涤,则称得的沉淀的质量偏大,然后计算所得F的质量会偏大。
考点:物质的推断
(10分)下列关系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若A是金属,C是FeSO4,则A是 (选填“Fe”“Cu”或“Mn”),写出反应①、②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2价),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图中物质B应该是 (填序号)。
A.Cu | B.O2 | C.NaOH | D.Fe2O3 |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写出图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①CO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CO还原Fe2O3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Fe3O4、FeO、Fe;
③NaOH溶液与石灰水相似,能吸收CO2,但不变浑。
④
物质性质 | 四氧化三铁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铁粉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实验与猜想】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
(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 b. 、c. 。
【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 。
【反思与评价】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5)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
A.收集CO B.吸收CO2 C.检验CO2
【实践应用】小明和他的同学想测定某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用CO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
(6)上述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 g;
(7)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需要有计算过程)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混入CO2 中的O2 | 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
B | 确认粉末中含有MnO2 和CuO | 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C | 从CaCO3 和CaO的混合粉末中得到CaCO3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D | 从AgNO3 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得到Ag | 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