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C的组成元素相同,E溶液为蓝色,D是含钠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

3E→A可以通过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实现;

4)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O 灭火 置换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

【解析】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E溶液为蓝色,则推测E溶液含有铜离子,可能为硫酸铜溶液;“D是含钠化合物,则D是氢氧化钠溶液;“BC的组成元素相同,则BC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根据“A是一种金属单质,则A是铜。

1B的化学式为CO

2)物质C为二氧化碳,其一种用途灭火。

3)反应E→A,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4ED反应,即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同学们对镁条变黑的条件及生成物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一)镁条变黑条件的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编号)。

4)根据上述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结论:镁条表面黑色物质的形成与_____有关。

(反思与评价)

5)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

(二)对镁条变黑后生成物的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镁可表示为a Mg(OH)2·b MgCO3·c H2O

(查阅资料)①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②碱石灰是CaONaOH的固体混合物。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镁组成,称取购买的碱式碳酸镁固体18.2g;装入硬质玻璃管,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装置ACD中所装药品均足量)。

步骤一:连接A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__________(填“C”“D”);

步骤三:待装置B中固体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直至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C:试管和所盛溶液

45.0g

48.6g

D:干燥管和固体

75.8g

82.4g

(解释与结论)

1步骤三中,当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写一条)。

2)假设上述数据均准确,通过计算可得:该碱式碳酸镁中a:b:c=_____

3)有同学提出,在步骤二连接装置的最末端应再接一套装有碱石灰的装置,这样改进的目的是_____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化学药品成分变化情况做了以下探究。

1)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置于表面皿上,几分钟后将表面皿倒置现象如图1B所示,通过细致观察发现氢氧化钠_____。放置几天以后,观察到图IC中的现象,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

生成白色沉淀

药品

部分变质

中反应恰好完全时静置,取上层清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部分变质

成红色

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3)盐酸与空气成分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久置盐酸中的物质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同学们对久置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开展了探究。

I.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想二: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猜想三:溶质质量分数_____

Ⅱ.实验准备

该小组在实验室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分装在甲烧杯和乙试剂瓶中,塞好乙瓶的瓶塞(如图2)。置于相同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Ⅲ.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等质量等浓度的NaOH溶液于两个锥形瓶中,均加3滴酚酞

溶液,分别滴加甲、乙中的稀盐酸,记录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溶液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甲<乙

猜想三

方案二

分别取少量甲、乙中稀盐酸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滴在置于表面皿中的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值:甲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