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②③属于同种元素,且化学性质相似

B. ④结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核内中子数为11

C. ③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第3周期,且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 ①④结构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可形成A2B型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 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②③属于同种元素,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B. ④结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核内中子数为23-11=12,错误;C. 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③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第3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除外),所以③不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错误;D. ①④结构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是Na2O,可形成A2B型的化合物,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实验课上,小张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

现象记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

样品1: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

样品2:溶液中出现气泡

________________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_____7.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学科王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酚酞除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