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8云南改编)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___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____

猜想一正确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写出上述步骤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BaCl2Na2CO3(或氯化钡和碳酸钠) Na2SO4(或硫酸钠) NaCl(或氯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溶液(合理即可) 溶液变红(与上一空对应即可) BaCl2Na2CO3= BaCO32NaCl

【解析】

【初步结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时,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M,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并产生气泡,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钡而不是硫酸钡,因此原物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M中加酚酞试剂变红色,说明溶液M显碱性,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液M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NaCl,没有氯化钡。【探究与结论】A中向溶液M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结合结论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可知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由B中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即溶液M中含氢氧化钠,要验证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可知向A所得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或可溶性铜盐、镁盐等,根据溶液变红色或有蓝色、白色沉淀产生的现象可确定出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从而得出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M与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Fe>Cu>M

猜想二:____________;猜想三:M>Fe>Cu

(设计与实验一)小组同学取粗细相同的M丝、铜丝、铁丝分别插入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二正确。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以上实验结论又有疑问,因为它们刚开始实验时观察到铜丝和铁丝表面均无气泡产生,M表面有少量气泡,经过分析,造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铁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利用实验________组合,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

①温度 ②金属性质和酸的浓度 ③反应物接触面积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_______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