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氯、铁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17
B.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26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5.45
D.这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A、根据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7,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17,故A正确;
B、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26,故B正确;
C、根据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故C正确;
D、氯元素与铁元素能形成氯化铁、氯化亚铁等物质,故D错误。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有一瓶标签受损、没盖瓶盖且装有无色液体的试剂瓶,如图所示。
老师告诉大家,瓶内原有的液体只能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为了判断瓶内是何种溶质,并确定试剂瓶的标签,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
(1)从受损的标签信息看,大家一致认为该液体不可能是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________ | 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 |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准确,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过量Ca(OH)2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________ | 该液体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有不足之处, 于是丙同学只改用了一种与乙同学所加物质类别不同的溶液,重新按照乙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与乙同学的完全一致,且结论完全正确。则丙同学改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原试剂瓶标签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1)为了不使标签破损,应如何正确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药品取完之后应及时密封保存。
【题目】正确的方案设计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请分析或改进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及现象 | 分析或改进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画图表示你的改进方法:_____。 | |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 为达到实验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 |
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 现象:氢气燃烧,发出_____色火焰, 瓶壁发热。 | 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_____。 |
【题目】高铁的开通对丹东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材料.
(1)工业炼铁的原理方程式是_________(以赤铁矿为例)
(2)锰钢是一种合金,可用于高铁建设。已知金属活动性:锰>铁.锰的部分化合物溶解性见右表。若用实验验证铁、铜、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至少需要的三种试剂是_________
OH- | NO3- | Cl - | SO42- | CO32- | |
Mn2+ | 不 | 溶 | 溶 | 溶 | 不 |
(3)已知铁的硬度为5,锰的硬度为6,锰钢的硬度__(填“>6”、“<5”或“介于5-6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