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答案】(1)t1(2)30(3) 减小。
(4)加入适量溶质乙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即在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图示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3)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伏温至t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会有甲析出,则溶液中甲的质量减小;由于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4)接近饱和的溶液要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适量溶质乙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由于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还可以用降温的方法。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化学。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
溶 解 度g | 氢氧化钠 | 51 | 109 | 119 | 129 | 145 | 174 | 299 | 314 | 329 |
氢氧化钙 | 0.17 | 0.16 | 0.15 | 0.14 | 0.13 | 0.12 | 0.105 | 0.095 | 0.08 |
分析数据: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选填“>”、“<”、“=”)。
实验探究: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1)瓶1变瘪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只有瓶2中液体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_。瓶2和瓶3塑料瓶均变瘪,但瓶3变形更为明显,原因是_________。
(3)取塑料瓶3中反应后的溶液,甲同学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新物质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乙同学选择了一种盐溶液,丙同学也选择了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与甲、乙同学所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类别不同,他们都能达到检验目的。你认为丙同学所选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4)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塑料瓶3反应后的液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Ⅰ溶质为NaOH
猜想Ⅱ:溶质为Na2CO3
猜想Ⅲ:溶质为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方案1: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方案2:先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方案2的结果可知,方案1的结论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