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下列各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仪器b的名称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3)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获得平缓气流的发生装置有______(填序号),能用于收集较纯净氢气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4)图2为家庭制氧机内桶构造示意图,桶上设有制氧剂投药口和出气口。制氧时,在桶内Ⅰ、Ⅱ两室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而后从投药口中投入药品后,并立即将其关闭,从出气口即可呼吸氧气。
已知:i.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催化剂,过碳酸钠在水中能分解产生过氧化氢;
ii.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
①制氧机中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氧气的出口为______(填“a”或“b”)。
【答案】长颈漏斗 水槽 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C D 2H2O22H2O+O2↑ a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仪器b的名称是水槽,故填水槽。
(2)的试管中有棉花团,A装置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MnO4K2MnO4+MnO2+O2↑;
A装置试管口放置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故填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3)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获得平缓气流的发生装置有C,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可知反应的速率,故填C;
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但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比较纯净,故填D。
(4)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别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②氧气的出口为a,可以观察到氧气的生成速率,故填a。
【题目】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 锥形瓶+稀盐酸 |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 |
质量/克 | 35.5 | 55.5 | 80.5 |
(1)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克。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不同的结果。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7.8,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还是偏小,造成偏差的原因是______。
【题目】厨师在厨房炒菜时加了料后再加醋,就让菜肴变得香美可口,这其实隐藏了一个化学的小秘密: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 甲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丙酸丙酯 | 丁酸丁酯 |
化学式 | C2H4O2 | C4H8O2 | C6H12O2 | X |
(1)甲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氟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0.1%)
(2)比较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是_____;
(3)丙酸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丁酸丁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若菜肴中的乙酸乙酯在人体内代谢时其中的碳元素完全部转化为CO2,则44mg的乙酸乙酯完全代谢产生的CO2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题目】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 硫酸的质量分数 | 硫酸的体积/mL | 锌 | 锌的质量/g | 3分钟收集的氢气体积/mL |
① | 20% | 20 | 锌块 | 1 | 31.7 |
② | 20% | 20 | 锌箔 | 1 | 50.9 |
③ | 30% | 20 | 锌块 | 1 | 61.7 |
④ | 30% | 20 | 锌箔 | 1 | 79.9 |
(1)小明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
(2)小明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导管c应与______相连(填“a”或“b”)
(3)如表是小明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记录数据时间 | 第1分钟末 | 第2分钟末 | 第3分钟末 | 第4分钟末 | 第5分钟末 | 第6分钟末 |
量筒中水的体积/mL | 3.1 | 19.8 | 31.7 | 41.3 | 48.9 | 54.9 |
已知锌和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请据如表数据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变化情况,并作出合理解释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