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但它却是一把双刃剑。

1)据报道,江苏响水县某化工厂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是由于硝化废料处理不当,发生级慢氧化引发自燃导致的。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缓慢氧化引发自燃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大火无情,重在防范。在生活中,能有效预防火灾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不乱拉乱接电线、电源电器 ②建立定期防火检查,更换灭火器药剂

③控制、隔离易燃物 ④家庭装修不用或少用易燃材料

2)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极速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混合物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

a煤气和空气 b N2 O2 c面粉和 O2 d H2 CO

3)请根据燃烧的条件或灭火的原理解释以下成语的化学含义。

①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

②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

4)在点燃的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把图中 AB 框中的微观粒子补画齐全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可燃物内部由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累积起来,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①②③④ bd 氧气充足时,物质燃烧更旺 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釜”下之火熄灭 A中补充3,图B中补充3 化合反应

【解析】

1)可燃物内部由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累积起来,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引起自燃;大火无情,重在防范,在生活中:

①不乱拉乱接电线、电源电器,能有效预防火灾;

②建立定期防火检查,更换灭火器药剂,能有效预防火灾;

③控制、隔离易燃物,能有效预防火灾;

④家庭装修不用或少用易燃材料,能有效预防火灾;故选:①②③④;

2)煤气、面粉都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N2不能燃烧,跟氧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H2CO都具有可燃性,但未跟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bd

3)①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根据燃烧的条件或灭火的原理可知,氧气充足时,物质燃烧更旺;

②釜底抽薪: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下之火熄灭;

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数目不变,在图A中应补充3,图B中应补充3;此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气体法。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得出CO2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实验分析)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丁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吸收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B.防止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丙中

C.干燥二氧化碳

实验中如果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______(填写偏高”“偏低不变).

小明同学认为小科的方案存在问题,即使操作规范下也会造成结果偏低,你

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将装置甲中双孔橡

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并增加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法.

(实验原理)利用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而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110g放入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CaCl2过量(即Na2CO3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CaCl2过量;

过滤、操作X、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00g,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如果缺少此操作会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写偏高”“偏低不变)。

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共3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